8月下旬,西北的天氣一改往日的天高云淡,深居內陸的戈壁灘上連續(xù)幾天都是低云壓頂。在停機坪上,穿著黃色反光背心的機務人員在飛機機翼兩側各司其職,緊張地忙碌著。不多時,一切工作準備就緒,工作人員陸續(xù)撤離,一架“黃皮”固定翼無人機靜靜地停在機庫前,等待起飛的指令。
這就是“翼龍”II無人機打靶試驗的現場。在等待起飛指令的兩個小時以后,突然傳來消息,“由于空域問題,今天任務取消”。一個機務小伙子說道:“這比昨天飛機拖到跑道以后才告知不能起飛強多了。”隨后,大家都各自忙著手里的活兒,準備收工。這就是在外場飛行試驗的日常,無論是在高原、戈壁、寒地,還是酷暑、雨雪、風暴,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臨時取消當天的任務。
第二天凌晨,告知飛機9點以后可以起飛,空域留空時間兩個半小時。凌晨5點,大家紛紛走出駐地,前往機場。6點,云層依然很厚,能見度也不高,工作人員已經進場,開始準備工作。7點,會議室的工作例會正在召開,而此時,天空下起了中雨。根據氣象部門的匯報今天的降雨會持續(xù)到中午,而可用空域時間是兩個半小時,為了保證試驗任務的節(jié)點和來之不易的兩個半小時的空域時間,現場總指揮李少華當即決定各部門工作繼續(xù),飛機升空,原定的打靶試驗改為模擬打靶試驗。
例會結束以后,地面站的工作人員立即就位,機務保障人員已經做好飛機的起飛準備,飛機停在機庫前,試驗彈已像昨天一樣,安裝在機翼兩側,準備用牽引車拖向跑道。9點,飛行員在地面站操控,無人機準時開車、起飛、升空,根據航路到達指定區(qū)域。
地面站的工作人員早已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起來。在空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地面站里,除了放置儀器的地方,其余的空間站滿了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,他們在操作、觀察、記錄、反饋。
“飛機高度報告,風速報告,地面靶場報告,滿足發(fā)射要求,發(fā)射報告,第一枚試驗彈模擬中靶成功”等一連串的報告,一連串的指令陸續(xù)響起,記者看到屏幕中中靶成功的畫面時特別激動。而此時,其他工作人員的臉上并沒有欣喜,方才的一切好像沒發(fā)生過一樣,每個人依然繼續(xù)著各自的操作。
從無人機傳回的實時畫面看到,空中的雨滴已變成慢慢飄落的雪花,幾秒鐘后工作人員報告:光電吊艙結冰,總指揮李少華下達飛機下降指令,飛行員根據指令把飛機下降到指定高度,但仍不見好轉,又進行第二次高度調試。在傳回的畫面里看到吊艙的冰一層層地融化、脫落,所有人都松了口氣。試驗繼續(xù),本次靶試歷時兩周,“翼龍”II無人機掛裝某新型激光制導對地導彈進行科研鑒定。據了解,該導彈是根據“翼龍”II的市場需求,專門為配裝“翼龍”II無人機而研發(fā)的,可大幅提升該機的對地打擊能力,對拓展我國無人機軍貿市場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翼龍”II無人機是航空工業(yè)結合當今無人機發(fā)展應用趨勢,以市場需求牽引,自主研制的一款中空、長航時、偵察/打擊一體化多用途無人機。2017年,“翼龍”II無人機經多種靶試場景驗證,命中率達到100%,創(chuàng)造了“五發(fā)五中”的中國無人機靶試新紀錄。
“翼龍”也是我國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,航空工業(yè)第一型出口高端軍貿市場的無人機。投入市場的幾年中,“翼龍”系列無人機已成功裝備多個用戶,歷經各種嚴苛環(huán)境考驗,其表現超出用戶預想,在多個國家贏得良好聲譽,在海內外樹立了中國“翼龍”的品牌。